工業氣體巨頭林德集團與清華合作二氧化碳捕集規模化
2014-05-12 18:45:05
admin
245
據東方早報網2009年9月17日訊 全球領先的工業氣體公司德國林德集團昨日在上海浦東正式啟動繼美國、歐洲後的第三個研發中心。目前該公司中國總部設在上海。
該中心擁有領先的技術,在水處理、電子、激光、冶金、焊接、製藥、食品和飲料行業開展研發工作。中心將與氣體應用行業和研究機構開展合作研發,改進氣體相關的工業過程,並研發麵向未來的、可持續發展的綠色技術。中心還擁有研發演示設施,便於在設計專門針對客戶需求解決方案時與客戶進行更為密切的互動。
昨日,林德集團與南京鋼鐵聯合有限公司、中石化上海石化研究院、清華大學等3個合作夥伴簽署合作協議,將對目前市場上炙手可熱的二氧化碳捕集技術、煤製油相關技術和二氧化碳水處理技術方麵進行更多合作。
林德集團中國研發中心負責人呂亞平博士對記者表示,林德集團和清華大學啟動了二氧化碳吸收捕集技術的重要研究項目。雙方將在上海林德集團二氧化碳生產基地建造一個年產20萬立方米的中試裝置,為未來大規模的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提供設計和工藝基礎。
常用的二氧化碳回收利用方法有以下幾種:
溶劑吸收法是使用溶劑對二氧化碳進行吸收和解吸,二氧化碳濃度可達98%以上,但該法隻適合於從低濃度二氧化碳廢氣中回收二氧化碳,且流程複雜,操作成本高。變壓吸附法通過采用固體吸附劑吸附混合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可達60%以上,但該法隻適合於從化肥廠變換氣中脫除二氧化碳,且二氧化碳濃度太低不能作為產品使用。
有機膜分離法利用中空纖維膜在高壓下分離二氧化碳,主要適用於氣源幹淨、需用二氧化碳濃度不高於90%的場合,目前該技術國內處於開發階段。
催化燃燒法利用催化劑和純氧氣把二氧化碳中的可燃燒雜質轉換成二氧化碳和水,由於該法隻能脫除可燃雜質,能耗和成本高,已被淘汰。上述方法生產的二氧化碳都是氣態,都需經吸附精餾法進一步提純淨化、精餾液化,才能進行液態儲存和運輸。吸附精餾技術是上述方法在接續過程中必須使用的通用技術。
2007年9月底,巴斯夫公司、RWE電力公司和林德集團就曾宣布,正在聯手開發並將推廣使用從燃煤電廠煙氣中捕集二氧化碳的新工藝。目標是先去除、然後在地下貯存濃度超過90%的二氧化碳。他們將在德國一褐煤燃燒發電廠建設和運作中型裝置,林德公司進行該中型裝置的工程建設。目標是到2020年商業化應用二氧化碳捕集。